组织对炮兵阵的攻击需要综合考虑兵种克制、视野控制、地形利用和战术协同。炮兵阵地通常具有远程火力优势,但机动性差且防御薄弱,因此快速突进和精准打击是突破的关键。优先使用坦克部队吸引火力,同时派遣机动性高的摩托化步兵或侦察车绕后切断敌方补给线,避免正面强攻造成的损耗。炮兵阵地射程加成机制需特别1级阵地能为榴弹炮增加40射程,5级阵地叠加军官技能后甚至可达302射程,这意味着必须通过侦察提前锁定其位置。
由于炮兵射程普遍大于自身视野范围,需依赖侦察车或摩托化步兵提供实时视野。森林地形会降低炮兵移动速度但增加其50%攻击力,因此尽量避免在森林边缘与其交火。反坦克炮对装甲单位有致命威胁,但防御值为0,可派出轻型坦克快速贴近歼灭。若敌方布置了喀秋莎火箭炮等范围杀伤武器,需分散部队阵型,避免集群冲锋被集中打击。炮兵阵地无法建在森林内的特性,可针对性利用公路机动部队进行包抄。
兵种搭配上建议采用坦克+歼击车+自行火炮的三层体系。坦克作为前排承受伤害,歼击车在中距离压制敌方装甲单位,自行火炮则远程清除对方炮兵。攻城炮射程虽远但对非建筑单位伤害极低,不应投入反炮兵作战。若资源允许,可提前建造2-3个防空塔预防敌方空中支援。火箭炮优先攻击后排的特性会使其自动锁定我方自行火炮,因此需要将高价值单位部署在掩体后方。
首轮用坦克吸引炮塔仇恨,待其锁定目标后,榴弹炮部队立即进入预设阵地进行压制射击。当敌方炮兵转移火力时,摩托化步兵应从侧翼突袭其阵地。若遭遇高级野城防御,必须联合盟友同步进攻,单方面强攻会导致资源过度消耗。战斗中要随时关注炮兵单位的弹药状态,及时使用空投补给策略维持火力持续性。阵地占领后立即修建路障和防空设施,防止敌方反扑。
炮兵进入阵地需要1分钟准备时间,这期间极其脆弱,可抓住时机发动总攻。夜间作战能降低敌方侦察效率,但也会影响己方命中率。指挥官技能如干扰射击能有效削弱敌方火力,破坏掩体则可快速清除防御工事。每次战斗后需通过回放功能分析炮兵阵地的薄弱环节,持续优化攻击路线和兵种配比。有效的炮兵压制不在于部队数量,而在于火力投射的精准度和节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