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是游戏核心玩法之一,需要掌握港口设施升级、生产线规划以及资源管理等多方面技巧。首先必须明确不同舰船类型对应的生产设施要求,例如护卫舰需要护卫舰船坞,驱逐舰需要驱逐舰船坞,而超级主力舰则需超级资本造船厂。港口设施升级直接影响指挥点上限和停泊容量,通用端口、军港和资源端口的均衡发展是保障舰队规模的基础。首都造船厂和超级资本造船厂的升级优先级应根据当前战略需求调整,优先提升主力舰生产线效率可显著缩短建造周期。
资源采集与分配是造船的前提条件,中期发展阶段需以晶体资源为主、金属为辅,高等级矿物争夺不可避免。采矿平台的搭建能有效提升资源采集效率,初级和中级平台提供10%-20%的采集加速,高级平台则能直接转化资源并节省计划圈。工程舰与运输舰混编采矿可解决前期仓储不足问题,但需注意矿区安全防护。资源规划需与舰船生产计划同步,战巡和航母等高级舰船消耗资源量巨大,盲目投产会导致资源链断裂。
舰船生产线的优化需要结合蓝图系统与技术点分配。通过战斗经验收集器积累技术点,可针对性强化特定舰船武器系统。主力舰蓝图包含多种变体模型,研究技术文件能解锁新武器插槽。超级主力舰的特殊武器系统需消耗额外技术点激活,技术点分配应聚焦当前舰队配置的核心需求。预制模组的使用能缩短生产时间,但需权衡资源消耗与紧急程度,取消已投产舰船仅返还80%资源。
舰队编组逻辑直接影响造船方向,需根据移动速度、火力配置和功能定位进行差异化生产。主力舰队应以高防御巡洋舰和战巡为核心,搭配能承受火力的前排舰船;高速输出舰队则侧重护卫舰和驱逐舰,利用机动性实施包夹战术。增援指令可突破指挥值限制,但需注意曲速航行与普通航行的转换机制。维修舰船在生产序列中的优先级较低,其治疗量在后期战斗中效果有限,资源应优先倾斜给主力输出舰。
后期发展阶段需建立完整的舰船维护体系,前哨站与基地的对接机制能优化资源流转。舰船维护设施对接后可直接获得维修效果,但需消耗工程舰进行操作。采矿平台与前哨站的协同布局能形成矿区防御网络,同时节省计划圈占用。撤退返航的舰队必须通过工程局快速回城,避免暴露基地坐标。预制模块无法在舰队仓储中实现战时维修,战后维修必须依赖基地船坞完成。